1935年5月末,红一军团第二师在陈光师长和刘亚楼政委的指挥下,成功占领了飞越岭,并快速推进至三交坪一带,随后继续向汉源、荥经方向挺进。
为了摆脱敌人紧追不舍的追击,红一军团决定分兵三路前行,其中由陈光和刘亚楼领导的第二师沿塔子山、猛虎岗方向推进,目标直指三牙关,力图攻占汉源城。然而,他们很快遭遇了川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部的激烈反击。
在红军到达之前,刘文辉早已率部赶到汉源,并亲自督战。他命令手下警卫旅旅长段缓章派兵,在三牙关西侧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。面对这严密的防守,陈光和刘亚楼决定加速推进,在抵达三牙关附近后,立即调动一部分兵力发起进攻。
敌人牢牢占据有利的地形,可以从高处向红军发起枪击和炮火攻击,加上敌方的武器装备优于红军,这让红二师的攻势受到了极大阻碍。若不能尽快攻破三牙关,一旦敌人增援大举赶来,整个红一军团的行进将会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。因此,陈光果断决定加大兵力,强攻三牙关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随着战斗的进行,红二师的伤亡逐渐增多,陈光只得下令暂时停下进攻,寻求新的突破方式。此时,刘文辉见红军受阻,信心大增,立即通过电话调动附近的川军增援,意图将红二师围歼。他的计划是以“聚歼”战术将红二师一网打尽。
红二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,形势变得更加危急。如果无法尽快突破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面对这种严峻形势,陈光心急如焚,他根本没有想到,这个地图上不起眼的三牙关,竟然给红军带来了如此巨大的麻烦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陈光的心情愈加沉重。为了寻找突破口,他决定亲自前往三牙关进行侦察。这一次,他仅带了两名警卫员,悄悄地沿着山脚下的一条小水沟前进。三人行进小心谨慎,不发出任何声音,完成侦察后便准备快速撤离。
然而,正当他们钻进水沟东侧的灌木丛时,一阵“滋滋滋滋”的知了叫声突然响起,打破了战场的寂静。那声响在寂静的环境中格外刺耳,警卫员陶长柱被吓了一跳,立刻担心这声音会引起敌人的注意,急忙询问陈光是否应该立即撤退。
陈光轻轻摆了摆手,说:“没事,继续前进。”
没想到,就在此时,五六只麻雀忽然飞了过来,直接扑向那棵树。似乎察觉到危险的知了,在麻雀飞近的瞬间便停了叫声。麻雀们围绕着树飞来飞去,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。知了明显被弄得慌乱,试图逃离,却被一只麻雀准确啄落在地,而其他麻雀迅速扑上去,争先恐后地把知了分食。
陈光眼看着这一幕,忍不住点头称赞:“这麻雀可真聪明,它们懂得如何合理分配力量,采取分散包围的战术。”
他对两名警卫员说道:“走,回去吧!我们也要学它们的战术。”
警卫员们互相看了一眼,有些疑惑,心想着:“麻雀也懂得战术?”但陈光显然已经有所决定。他果断放弃了此前沿山脚正面进攻三牙关的计划,指示部队采用全新的战术——以营为单位,分批次、多方向地轮番进攻,从不同方向不断骚扰敌人。
有趣的是,红军的进攻看似毫无章法。时而猛烈开火,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;时而派出神枪手进行零星的打击;时而则只是在敌人的碉堡附近出现,吓唬敌人却不发动实质性进攻……这显得极为凌乱,毫无规律,但却让敌人摸不清头脑,始终无法预测红军下一步的动作。
这种“麻雀战术”有效地分散了敌人的注意力,令刘文辉和他的部队疲于应对,焦头烂额。最终,刘文辉无法忍受这种不断的骚扰,他开始担心如果不撤退,汉源城就会被红军攻破,他自己也必定会陷入被俘或被击毙的结局。于是,他下令撤回三牙关和猛虎岗的守军,全力守卫汉源城。
凭借这“麻雀战术”,红二师成功突破了三牙关,经过泥巴山,迅速赶到泗坪,与军团主力顺利会合。红一军团成功跨过了大渡河,摆脱了敌军的重重围堵,取得了长征路上的一场关键胜利。
事后,红二师的士兵们开玩笑地说:“师长看见麻雀捕蝉,竟然悟出了一个高明的战术,让我们成功突破困境,最终转败为胜!”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